一夜之間奇襲賭場 量化投資鼻祖如何決勝21點
1961年春一個星期六,凌晨5點剛過,在內華達州里諾市的一間破舊小賭場,此時已然燈光黑暗,只剩下霓虹燈還在不斷閃爍。
一名28歲、深色頭髮的21點(一種撲克遊戲)玩家,坐在空蕩蕩的賭桌旁,從夜裡直到凌晨,他出手一直不重,每次只下1~2美元籌碼的注,運氣不好,輸多贏少,眼看著自己的籌碼即將告罄,顯得有些焦躁,好像在等待著什麼。
隨之時間的推移,他開始加注,這是那些期望翻盤的人常見的舉動。
他先是加注到4美元,贏了一把,緊接著,他將贏得的籌碼全部壓上,又贏了一把。仿佛命運女神在眷顧這位玩家,他第三次繼續加注,竟然又贏了,而且這一次,他連本帶利收穫了16美元,打了一場史詩級翻盤。
如果說前面發生的事純屬運氣, 那麼接下來發生的事,就讓莊家徹底心碎了無痕:這位玩家並沒有見好就收,而是趁熱打鐵,這一次,他收穫了32美元。此時,莊家心神已亂,眼前這個傢伙到底使了什麼妖術,來砸場子的?
終於,這個人沒有繼續加注,他留下12美元利潤,只用剩下的20美元繼續投注,儘管減少了籌碼,但是依然連賭連勝.....
終於,他覺得差不多了,起身離開。他回頭看了一眼莊家,一臉蒙那啥,並且夾雜著一股咬牙切齒的憤怒。
而類似的場景,之後又在其他賭場陸續上演。
不久,一個打敗莊家的故事在華爾街就流傳開了: 一夜之間,有個人奇襲了內華達雷偌市的所有賭場,並成功地從「二十一點」桌上贏了數萬美元。那些曾經遭遇「血洗"的賭場,紛紛將其拉入黑名單,併合謀更改遊戲規則......
他的名字叫愛德華·索普。
打敗莊家
美國賭神出世,下一步你會不會橫掃世界其他賭場?NO!
「對我來說,這從來都不是錢的問題——這有關於科學和理念。"索普說道。
不過,人家說的也是實話,贏錢固然好,但這只是副產品,因為索普的主要目的是——驗證自己的理論!
原來,這又是一個數學天才逆襲的故事。索普自小就有著過人的數學天賦,據說7歲的時候就能心算出一年有多少秒。在參與二十一點之前,索普就曾在輪盤賭博上大顯身手,研發了一套預測輪盤賭結果的算法。
對於"二十一點",索普不僅搞研究,還為此專門發表了數學論文——《「二十一點」的優選策略》。賭場只是索普檢驗自己論文成果的試驗場。實驗結果證明,這是一篇具有強烈實踐指導意義的論文。
當賭場"核彈"成功試爆,索普進一步豐富了他的賭場理論體系:1962年出版專著《打敗莊家》。此書一出,便迅速登上了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排行榜,一時洛陽紙貴,無數人將其當做賭場《葵花寶典》鑽研學習。索普也因此成為武林大V,圈粉無數。
這就是為什麼一個賭徒,能夠當上加利福尼亞大學數學教授、金融學教授了。而索普的傳奇故事,為小說和影視界提供了天然的素材,電影《決勝21點》正是據此而來。
說了半天,你一定很好奇,到底大神靠什麼技能打敗莊家呢?好吧,我們來點實際的。
索普是武器主要有兩個。一是大數定律。什麼是大數定律呢?來,請看黑板:
大數定律
大數定律,是機率論中討論隨機變量序列的算術平均值向常數收斂的定律。
聽不懂?我來翻譯下:一個隨機事件的樣本規模越大,結果的平均值越來越接近某個常數,即確定性就越高。舉個栗子:一枚硬幣,擲10次,結果可能7次正面,3次反面,但是,擲上10000次,結果必然越接近於五五開。
在21點遊戲中,所有的臉譜牌(K、Q、J)都算做10,和「10」這張牌一樣。索普利用IBM計算機運算髮現,正常情況下,莊家占優勢,但當前面出掉很多小牌,10的比例到達一定程度,優勢就轉移到玩家這邊, 剩餘牌中的「10」牌越多,自己的勝算就越大。因為莊家在自己手中的牌小於16點時必須「叫牌」,即給自己再發一張牌。
也就是說,索普可以通過計牌的方式,計算「10」牌被發出的次數,得出剩下的牌中10的比例(算10法),以此作為下注的依據:剩餘「10」牌越多,就加大注碼;「10」牌越少,就降低注碼 。
對於具體某一手,索普並不知道自己能否勝出;但長期看,只要玩的次數足夠多,索普知道自己一定能夠獲勝。
但是,聰明的你也許想到了,這個算法有一個致命漏洞。大數定律發揮作用的前提,是假設你有無限的資本,但現實中賭客的資本是有限的,如果運氣差,還沒等到大數定律發揮作用,就已經輸光出局,怎麼辦?
比如我的算法勝率是60%,信心滿滿的揣著10萬賭資上場,每次下注2萬,結果前5次連賭連輸,直接爆倉,我還咋繼續愉快的玩耍?所以,到底怎樣下注才能保證自己不下牌桌,這是個問題。
如果你過度下注,即使你有優勢,你也可能輸光。任何好的投資,槓桿過高都可能導致投資者的毀滅。
——愛德華·索普
最終,索普通過大名鼎鼎的香農教授,找到了第二件高能武器——凱利公式。凱利公式又被稱為神奇的財富公式,它長啥樣呢?來,看黑板:
凱利公式

凱利公式是貝爾實驗室的約翰凱利博士最早研究得出的,論文一經發表就引起了轟動。好吧,你不用知道這個公式是怎麼來的,你只需要知道,這個公式可以解決索普的問題:它可以對索普的下注方案進行優化,啟動資金多少、加注的風險有多大,都能進行精確的量化計算,這樣,就能保持收益最大的同時,避免破產的風險。索普正是憑藉這一公式,橫掃賭場。
咦,索普利用機率打敗對手的套路,不就是如今量化投資的套路嗎?正解!
量化投資鼻祖
早在1965年,索普就將研究的興趣將目標轉向股票權證,他通過計算髮現,投資者總是過於樂觀,絕大多數權證價格都被高估了,如果有一套系統策略,可以精確的計算權證的合理價格,一旦市場出現偏離,就像在賭場一樣果斷下注,不就是自己賺錢的機會嗎?
於是,索普和另一位金融學教授希恩卡索夫搭檔,兩人合作設計出第一個精確的量化投資策略——科學股票市場系統,這個系統可以給可轉換債券定價。之後他們又將研究成果寫成一本書《戰勝市場:一個科學的股票市場系統》——此書正是量化投資的開山之作。
如同寫完論文,要去賭場驗證。這一次,他來到了華爾街。1969年,索普與其合伙人成立了一隻可轉換對沖合夥基金,這是第一隻基於數學和計算機技術的對沖基金,索普的策略是賣空價格過高的權證,同時做多標的股票對衝風險,即所謂「可轉債套利策略」 。
問題又來了,風險失控爆倉怎麼辦?還是那個武器——凱利規則,索普在交易建倉的時候就利用了這個規則。
利用數學公式和電腦模型,索普的對沖基金獲得了豐厚的回報。索羅斯曾評價索普,稱其「善於利用數學知識,抓住證券市場日常波動機會」 。
在索普的影響下,越來越多量化對沖基金建立起來,而整個量化投資門派也逐漸壯大,直到今天。所以,索普才被稱為「量化投資鼻祖」及「寬客之父」。
索普的故事再次告訴我們,做量化投資,數學好是有多麼重要!掌握機率思維有多麼重要!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量化投資的本質,引用華爾街一位人士的話就是:
「大功率的計算機就像雷達一樣掃描著全市場,尋找賺錢的機會。當然,他們並不總是正確的,但只要正確的頻率足夠高,就能坐地分金。」
諸葛量化 讓量化更簡單